ETF轮动策略创建教程
全面了解策略参数配置,打造专属量化策略
1. 策略概述
ETF轮动策略是一种基于动量因子的量化投资策略,通过分析ETF的历史价格表现和成交量数据, 识别出具有较强动量的ETF产品进行投资,并在动量减弱时及时调仓。
策略流程
- 每日计算ETF池中所有产品的动量指标
- 根据动量阈值筛选出符合条件的ETF
- 按动量强度排序,选择最强的ETF进行投资
- 持有期间监控止盈条件和最小持有期限
- 当条件触发时卖出并重新选择新的投资标的
2. ETF产品选择
ETF产品池的选择是策略成功的基础。系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ETF产品,您可以根据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。
ETF分类说明
宽基指数ETF
跟踪沪深300、中证500等宽基指数,风险相对较低,适合稳健投资者。
行业主题ETF
专注特定行业或主题,如科技、医药、新能源等,波动性较大但收益潜力高。
商品ETF
跟踪黄金、原油等大宗商品,具有对冲通胀的作用。
债券ETF
投资债券市场,风险较低,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稳定部分。
3. 基础参数配置
回测时间范围
开始年份
策略回测的起始年份,建议选择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跨度以获得更可靠的回测结果。
推荐:2020年或更早,确保包含不同市场环境
结束年份
策略回测的结束年份,通常选择当前年份或上一年份。
注意:结束年份必须晚于开始年份
初始资金
设置策略的初始投资金额,这个数值会影响回测结果中的绝对收益计算,但不影响收益率等相对指标。
设置建议
- • 最低金额:10,000元(系统限制)
- • 推荐金额:100,000-500,000元
- • 考虑因素:ETF最小交易单位、手续费影响
4. 策略参数配置
动量周期
动量周期决定了计算动量指标时回看的历史数据天数。较短的周期对市场变化更敏感,较长的周期更稳定但反应较慢。
短周期 (5-15天)
高敏感度,交易频繁,适合短线操作
中周期 (15-30天)
平衡敏感度和稳定性,推荐使用
长周期 (30-60天)
低敏感度,交易较少,适合长线投资
动量计算方式
区间涨幅 (Simple)
仅基于价格变化计算动量,公式:(当前价格 - N天前价格) / N天前价格
适用场景:大部分市场环境,计算简单直观
阈值范围:0.01-1.0,推荐0.01-0.05
区间涨幅+成交量 (Volume)
结合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,过滤掉成交量不足的虚假突破
适用场景:市场波动较大时,提高信号质量
阈值范围:1.0-1.5,推荐1.1-1.3
日期计算类型
交易日
只计算股市开盘的工作日,排除周末和节假日。
推荐使用,更符合实际交易情况
自然日
包括所有日期,包括周末和节假日。
特殊需求时使用
最小持有天数
买入ETF后必须持有的最短时间,防止过度频繁交易产生过多手续费。
建议设置:5-15个交易日,平衡交易频率和策略灵活性
5. 风险控制设置
止盈功能
止盈功能可以在达到预设盈利目标时自动卖出,锁定收益并降低回撤风险。
止盈阈值
当持仓盈利达到该比例时触发卖出信号。设置过低会频繁止盈错失大涨机会,设置过高可能无法及时锁定收益。
推荐设置:10%-25%,根据市场波动性调整
止盈冷却天数
止盈卖出后,在该天数内不再买入同一ETF,避免在高位反复买卖。
推荐设置:5-15个交易日
风险提示:止盈功能虽然可以锁定收益,但也可能错失更大的上涨机会。建议根据个人风险偏好谨慎设置。
6. 最佳实践建议
推荐参数组合
稳健型
- • 动量周期:25-30天
- • 动量阈值:0.02-0.03
- • 最小持有:10-15天
- • 止盈阈值:15%-20%
平衡型
- • 动量周期:15-25天
- • 动量阈值:0.01-0.02
- • 最小持有:8-12天
- • 止盈阈值:12%-18%
激进型
- • 动量周期:10-20天
- • 动量阈值:0.005-0.015
- • 最小持有:5-8天
- • 止盈阈值:8%-15%
策略优化建议
1. 多次回测验证
使用不同的参数组合进行多次回测,选择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表现稳定的参数。
2. 关注回撤控制
除了关注收益率,更要重视最大回撤指标,确保策略的风险可控。
3. 定期调整优化
市场环境会发生变化,建议定期回顾策略表现,必要时调整参数设置。